• 黎紫书专访:从体裁到风格

    文/采访:btr照片由黎紫书本人提供继长篇小说《告别的年代》后,马华文学领军人物黎紫书的短篇小说集《野菩萨》近日在中国大陆出版。全书收录的13个短篇多为获奖之作,它们风格各异,写“异化的国族”,也写“错位的寓言”(王德威语)——无论是寓言般...

    阅读全文
  • 董启章专访:在文学剧场里悬置怀疑

    采访/撰文:btr摄影:廖伟棠从482页的《天工开物·栩栩如真》、上下合计共886页的《时间繁史·哑瓷之光》到710页的《物种源史·贝贝重生之学习年代》,香港作家董启章从2005年起潜心构筑的巨著“自然史三部曲”眼看就要完成,但自2010年...

    阅读全文
  • 菲利普·迪昂专访:语言比故事更重要

    采访/文:石剑峰、btr照片提供: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应外滩美术馆“从手势到语言”展览邀请,以小说《三十七度二》及其改编的电影《巴黎野玫瑰》而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法国作家菲利普·迪昂(Philippe Djian)近日造访上海,与上海作家...

    阅读全文
  • 见山:陈东东与 Fiona Sze-Lorrain 的对话

    陈东东(1961— ),自由作家,诗人。出生并长期生活于上海。1981年开始写作,是诗刊《作品》(1982-1984)、《倾向》(1988-1991)和《南方诗志》(1992-1993)的主要编者。曾任海外文学人文杂志《倾向》的诗歌编辑(1...

    阅读全文
  • 维族作家阿拉提·阿斯木专访

    阿拉提·阿斯木专访:地域化、全球化和双语写作2013年1月12日,北京黄振伟:文学创作是语言的艺术,我读你的小说,最强烈的一种感觉,汉语被陌生化了,被书写出很多新意。我想请你从一个作家的角度谈谈,与汉语写作相比,维语写作的魅力和特点有哪些?...

    阅读全文
  • 消失的牧歌:叶尔克西·胡尔曼别克专访

    叶尔克西·胡尔曼别克,欧宁摄,2012年6月18日,乌鲁木齐。欧宁:作为一个作家,你觉得新疆有些什么样的资源能够提供给文学?叶尔克西·胡尔曼别克:在新疆,我觉得最大的资源还是人文资源。新疆历史上就是一个人类足迹流通的、血脉流通的、文化流通的...

    阅读全文
  • 莫名的自己:李立扬访谈

    [李立扬,欧宁摄,2012年7月5日,芝加哥]欧宁:你1957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,1964年迁往美国,在美国受的教育,我想知道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诗歌与文学感兴趣的?李立扬:我父母喜欢背古诗,中国古诗,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听他们朗诵。我父亲是...

    阅读全文
  • 余幼幼: 诗歌是种矛盾的力量

    1990年出生于四川峨眉山市,现居成都,诗人摄影:孙晓曦 
撰文:俞冰夏
 余幼幼14岁开始写诗,是最早发表诗歌的90后作家。获得2009年度诗选刊“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”。2012年出版包括从14岁开始至今作品的诗集《七年》。写诗...

    阅读全文
  • 周恺:蜀道中人,悠扬洒脱

    1990年生于四川乐山,现居乐山,作家摄影:孙晓曦 撰文:俞冰夏 周恺每天早上是乐山电台的新闻播报员,下午和晚上则都在阅读写作。他2011年开始正式进行严肃文学创作,并以四川方言写作见长,短篇小说《阴阳人甲乙卷》和《如她》20...

    阅读全文
  • 日久他乡变故乡:董立勃专访

    董立勃,朱锐摄,2012年8月25日,乌鲁木齐。欧宁:您的代表作《白豆》及其续篇《白麦》都写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故事。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是一个很典型的事物,我看您的小说要比看新疆屯垦史之类的研究生动多了,小说里面有很多生动的细节。您是在兵团...

    阅读全文

17

最新杂志
Current Issue